说中国人不会用菜刀百年品牌张小泉还能
一
有人在网上放了一段关于张小泉总经理接受采访时候的视频。
这个年轻人堂而皇之的坐在那里说教:
中国人不会用菜刀!
什么意思呢?
从视频中看,他的逻辑很简单:
你看人家国外米其林的厨师,为什么切出来的肉片儿那么薄,黄瓜片更透明?
而你中国人切菜就不行?
为啥呢?
因为中国人不会用菜刀嘛!
这话说出来之后,我就想到了一句话:
崇洋媚外!
这孩子已经被西方完全洗脑了。
不少听过这段“高论”的网友也是十分愤怒:
有人说,老子买了把菜刀,还要听你的教育?
有的说,中国才是做菜的鼻祖,外国人哪里会做什么菜?
更有人直接指明,张小泉的总经理胡说八道的地方:
他这是用咱们几千年做中餐的刀,跟西方做西餐的刀作比较。
这不胡扯么?
二
这个总经理的“说教”,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掩饰“张小泉菜刀拍大蒜都断裂”的丑闻。
前两天,有人用张小泉菜刀拍大蒜,结果菜刀断了。
问了张小泉客服,回答也挺奇葩:
张小泉菜刀不能拍蒜。
一言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三观都被震碎,纷纷跑到评论区留言:
中国人做饭哪有不拍蒜的?
甚至嘲讽张小泉是“装蒜刀”,有网友还晒出同款“断裂照”。
而现在,这个总经理说“中国人用用菜刀是错误的”,言外之意,是不是暗示:
张小泉刀拍蒜之所以断裂,刀没问题,要怪就怪用刀人的不会用刀?
三
在这里,这种说法很容易让人想起了一个名词:
消费者教育。
说白了,这种方法就是:
产品出问题就教育消费者,改变消费者认知。
是很多国外品牌不负责任的做法。
以前,奥迪出的车型发动机总是烧机油。
他们就教育消费者说,缸内直喷发动机特性就这样。
于是,很多人开奥迪车后备箱就备着一桶机油。
西方的很多奢侈品使用皮革代替真皮,质量差,烂得快。
他们就教育消费者说这是因为要环保,真正贵重的是附着在奢侈品里的文化创意。
日本出口到中国的汽车,质量“豆腐渣”,造车钢板偷工减料。
于是,他们就教育中国消费者,这是“吸能”的。
……
反正,变着法子给消费者“上课”,灌输商家无罪的道理。
千方百计,让消费者觉得产品没问题,最终还是自己不识货。
大家品一品,张小泉总经理的这个说法,是不是也是这个味儿?
四
其实,作为国产老字号的品牌,张小泉大可不必如此处心积虑,去PUA消费者!
我为张小泉这个老字号感到深深地不值!
如果论资排辈儿的话,张小泉做菜刀应该是骨灰级的老玩家了!
最早能追溯到年,曾被列为乾隆年间的贡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拿下银奖。
到现在为止,前后快年的历史了!
曾经的张小泉菜刀,文能拍葱拍蒜拍黄瓜,武能剔骨剁肉砍螃蟹。
非常符合中国人一刀在手,厨房我有的做餐饮习惯。
但实在没想到,今天却栽在一头“蒜”上。
那么,何以至此呢?张小泉错在哪儿啦?
错就错在:
只顾学习西方的“先进”,不务正业搞什么花样百出的“营销”,最终却偏离了自己的“主业”。
这些年,张小泉搞过IP设计,联手“中国有嘻哈”推出过一个戴着圆墨镜,表情俏皮的国潮“泉叔”形象;
制造过变形金刚、鬼冢等花里胡哨的刀具;
也和网红主播联手搞过厨房小家电,卖空气炸锅。
很长时间以来,张小泉都迷信新潮,不务正业,最终导致了今天的丑态毕现。
有点可怜,但又很可悲!
但凡有一点儿清醒,张小泉或许就不至于有今天。
不信跟同样闻名于世的“瑞士军刀”对比一下,就看到问题所在:
同为老字号剪刀品牌,瑞士军刀曾声称永不上市,却有人宁愿花大价也要收藏。
更令人佩服的是,瑞士军刀非常自信自己的工艺水准,直接公布了制作流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保密。
因为,瑞士军刀把产品的所有细节做到了极致。
每一步完成都有质量检测,连0.2毫米刀片厚度的误差都不允许。
这才是一个老字号应有的自信、精神和品质。
再这么执迷不悟下去,或许张小泉到彻底倒下的那一刻才会明白:
不忘初心,坚守品质。
用心做好一把刀,才是最好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