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为何能躲过刘邦对功臣挥下的屠刀智慧
书一段历史佳话,品一番淳美情怀。萧何、韩信、张良同是汉初功臣,为何只有张良得以善终?他的智慧和毅力是前提,审时度势的能力使他能处于对汉室政权没有威胁的处境。张良、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为汉的建立做了极大的奉献。然而作为立汉的功臣,萧何、韩信最后却没能受到刘邦和吕后的善待。“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曾是心腹却在天下平定后成为了眼中钉,肉中刺。韩信作为汉一统的大功臣,军事天才,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屡立战功,最后却落得谋反罪名被吕雉所杀。而萧何作为西汉的开国功臣、宰相,最后也是靠着自污名声才得以打消刘邦的疑心。张良作为刘邦的谋士,甚至让刘邦说出:“吾不如子房。”这样高的评价之人。如此大功大才之人为何能躲过刘邦对功臣举起的屠刀?张良的大智慧和大毅力是他得以保全自身的关键原因。刘邦采纳韩信的三秦之计平定三秦后,张良随后逃出彭城,回到了刘邦的身边。在刘邦封功论赏之时,他极力夸赞张良,肯定了张良战略上的谋划,认为张良的功劳足以封三万户为封邑名与利张良唾手可得。但张良和别的臣子不同,他深知明哲保身之道,推辞谦让,不肯当封三万户,只愿留做留候,刘邦无奈只封张良为留候。常人难以拒绝的诱惑和名利,张良却忍住了。而张良在刘邦入都关中后,就开始称病不出,低调行事。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只尽其位职责。概不贪功,不贪名,渐渐地就退居了幕后,成为刘邦的“幕后之宾”除了这些,他对刘邦和吕后的恩情也是他保全自己的重要原因。刘邦全靠着张良,才可以躲过鸿门宴。而吕后为刘盈太子之位发愁时,也是向张良求助,张良也果断为其出谋划策。张良更是为吕后能够保住太子之后亲自请出了商山四皓为刘盈说情,极大巩固了太子之位,打消了刘邦废黜太子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这份恩情对于吕后而言是十分大的,张良用他的智慧和行动躲过了刘邦和吕后都功臣挥动的屠刀。张良的为臣之道给了他安定的条件,他的智慧让他巧妙地使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处境。但对吕后和刘邦有恩的又不止张良,为何三杰之中只有张良安然一生呢?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张良手中没有兵权,对刘邦的汉室政权没有威胁。韩信便是典型且手掌重权的臣子,其能力和权力足以令刘邦忌惮,所以他的结局无疑惨淡。而张良一有恩于刘邦和吕后,二又不掌兵,对刘邦而言毫无威胁,杀他只会寒了其他臣子的心。如此刘邦便没有了杀张良的必要,这是张良能够得以善终的根本原因。本文版权归书淳所有,侵权必究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上一篇文章: 抗日战场上显神威这款战防炮堪称国军的红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