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在恭城出现过的神秘ldquo

你听过“赊刀人”的故事吗?这个词对年轻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是老一辈人或多或少都有耳闻。他们走村串户,带着菜刀,也带着预言,卖刀不收钱,预言实现再回来收刀钱。

之前在某视频平台上刷到关于赊刀人的视频,掀起了笔者极大的好奇心,于是问了身边好几个老人。出乎意外的是,他们都说这不是什么传说,赊刀人在过去真实存在,几十年前也曾在恭城出现过。

奶奶生于年,提起赊刀人,她说在很小的时候村里偶尔会有卖货郎挑着担子来卖货,可以给现钱,也可以赊账,赊账的话他会留下一个预言,预言实现了就回来收钱,没实现则不收。“赊刀人”挑来的货品都是恭城人常用的物件,如菜刀、剪刀、酸坛、鼎锅等。不过大家都只是好奇地围观,极少人真的敢赊来用。隔壁的伯娘年生,在她几岁的时候,也跟着大人去围观过卖货郎。她回忆,一般来村里做生意(如补锅、收破烂等)的都是固定的恭城本地人,而“赊刀人”都是从未见过的外地人。对于“赊刀人”提出的收钱的条件(某种语言),村上的人一半觉得天方夜谭,一半觉得神秘敬畏。也有胆大的确实赊了物品,但直到去世也没人来收钱。据有些老人回忆,赊刀人的预言实现了,却依旧没有回来收钱。如“羊过千,牛过万,粮食涨到一块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石滚长草田栽树,十里一村不为奇”以及年便已实现的“分田到户来收钱”等。收钱的时机到了,赊刀人却始终没出现,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村里上了些年纪的老人对于“赊刀人”的回想,都大同小异,你们是不是也有些好奇?不妨也问问身边的老人家,看看对于曾在恭城出现过的“赊刀人”是否还有印象。

带着这份无处安放的这份好奇,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原来赊刀人自古都有,只是直到现在,对于他们“赊账”“不收钱”的原因,都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答案,只留下千百年的猜测和遐想。

30年前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有一批人走街串巷,身背菜刀、剪刀、铁锅、农具等物品,进行交易。他们的交易方式却很特别,不是进行简单的售卖,而是只赊不卖。他们选择将菜刀、剪刀等物品赊给有需要的人们,在本子上记上赊货人姓名住址,作为收帐的依据,并承诺大米超过一元钱的时候再来收钱,不涨到一元不收钱。要知道那时的稻谷一斤不到一毛,赊的时候还会留下一句或者关于未来的几句神秘谶语。这些谶语更是几乎无所不包,从我们平常的衣食住行再到世道未来都有。如:小麦大米一块钱时收回,猪肉十块钱一斤时收回,甚至还有“有田无人种,有屋没人住。人将脱衣而出,兽将穿衣而行”,“猪过千,牛过万,娶个媳妇十八万”等匪夷所思的话语。大多数人自然也当做玩笑,不置可否。很多人并未深究,能够“白得”一把菜刀等物什又何乐而不为。关于赊刀人的由来和身份,也因为这些谶语,增添了人们众多的好奇和不解。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赊刀人这个职业自古便有。据悉赊刀人最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出现了,那个时候的赊刀人还不叫赊刀人,而是被叫做“卜卖”。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跟卜卦算命的一样,有占卜的预知能力,预测时势变化的本领,他们所留下来的很多预言,通常到最后都会变成真的。相传在光绪年间有一个赊刀人预言,假如小麦价格从现在的九十文钱跌到十九文钱就回来收钱,大家都不信,都赊了他的刀,等到光绪登基后,开始变革新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