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因拍蒜刀断身陷囫囵2017年至
从客服回应刀具不能拍蒜
到总经理的“中国人切菜方法错误”
最近有关张晓泉的负面新闻
闹得沸沸扬扬
尤其是总经理的一句
切菜方法不对
刀具品牌张小泉再次站上风口浪尖
7月18号晚上十点
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公开道歉
表示视频是很久之前的采访视频
且并非视频的全部
现传视频中并未根据当时的情境和语境进行描述
从而导致大家产生误解
但网友并不买账
纷纷评论表示不会再买其刀具
网友评论“买把菜刀,还要听你的教育”
最近
诸如此类事件频发
这些企业越公关越危机
这到底是为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咱们先对整个事件做一个梳理
7月12日
王女士拍蒜导致刀面断裂
询问客服
被告知刀具不能拍蒜
王女士将自己经历发到网上后
引发网友热议
对此客服是这样回应的
菜刀不能拍蒜
但这样的解释并不能让受众满意
菜刀不能拍蒜
那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就如“蒜你狠”网友而言
“不能拍蒜的刀是装蒜的刀”
在全网因为刀具不能拍蒜闹得沸沸扬扬时
张小泉并没有在当天对此作出回应
直到7月14号
张小泉的回应才姗姗来迟
表示高硬度刀具不建议横拍操作
已计划给消费者退款
意料之中的是
网友对此并不买账
7月15号
张小泉再度发表声明
称其常规刀可拍蒜
但不是所有刀都适合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
菜刀拍蒜是情理之中的事
出现断刀这样的事
商家理应对质量问题作出合理解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7月18号
一则张小泉总经理采访视频流出
其总经理在视频中称
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
还谈什么消费者教育
扬言米其林那套才是更高端的设计
这更加让大众的怒火无以复加
负面情绪愈演愈烈
当天晚上张小泉总经理
赶忙出来发表道歉声明
称网传视频语境被误解
同时
张小泉将正式向消费者发布“断刀召集令”
5年内发生断刀事故的刀具
无论品牌
都将补发类似款型和价值
但负面舆论还是居高不下
7月19日
在张小泉发布“断刀集合令”后不久
又有男子发布视频
视频内容为
用张小泉剁刀剁鸡腿
刀把断裂
刀身瞬间弹飞
果不其然
张小泉又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纵观整件事情
与其说网友是为产品愤怒
不如说是在为品牌愤怒
张小泉品牌成立于年
也就是明朝崇祯元年
这样一个中华老字号
是刀剪行业中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
在国内外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然而
这样一个百年品牌
从一开始的
“菜单不能拍蒜”到
“中国人切菜方法错误”
“消费者教育”
“米其林都不是这样切的”
每一句话都精准踩在消费者的雷点上
据网络资料
张小泉虽为中华老字号
但这几年的业绩其实并不好
纵观张小泉年至年间的营收数据情况
其经营利润在最近三年增幅逐年萎缩
其财报数据显示
张小泉营业收入增长32.81%
净利润却仅增1.96%刀剪类产品又属于耐耗消费品
复购次数少、复购率低
因此,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就像所有平价雪糕打高端牌以谋求更高利润
张小泉也选择了在高端渠道发力总经理吹捧米其林的一套
可能并非很多网友眼中的“无脑发言”
而有品牌自己的商业考量但没想到的是
精准踩到了受众的雷点
在这样的负面信息笼罩之下
舆论搭车事件频出
网友的怒火一次次升级
处理负面信息也越来越难
究其根本
还是张小泉自身认知的问题——
与时代脱节
所谓的“消费者教育”
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词
甚至在品牌营销里
这是一个常用词
例如福特汽车创始人的那句
“要是客户说啥我们做啥,那么我们生产的只是一匹更快的马”
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
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消费者也能更加全面地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也有人愿意花费金钱
过一种仪式感满满——配备一整套刀具
的这样一种生活
但是后疫情时代
经济不景气
消费者们只想守住“钱袋子”
消费主义逐渐退潮
尤其是近两年来
从沸沸扬扬的特斯拉事件
到钟薛高再到如今的张小泉
广大人民群众早就不吃
“产品出问题是你不会用”
这套说辞了
品牌升级没问题
但是要扎根群众
一个中华老字号
拍蒜刀面断裂
砍鸡腿菜刀刀把断裂
却跟群众谈“消费者教育”
谈国外的米其林
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张小泉们
放弃幻想,认清现实吧
明朝早就覆灭在历史的车轮中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