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篇过年习俗知多少

过年啦!

什么是年?

过年都要做些什么呢?

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年”的由来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火光还有声音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把“年”吓得逃回海里,不再危害人畜。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种种习俗。

到了大年初一,亲朋好友就互相拜访,祝贺没有受到“年”的伤害,逃过“年”的这一难关,所以“过年”又称“年关”。

春节的习俗

贴窗花、贴福字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中国古老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南北各地在春节期间都要贴窗花,以此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也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也有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贴对联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新春之际,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吃团圆饭

中国的春节,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就是透着那么一股喜庆热闹劲儿,这可以算是中国民间过年的最大特点之一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似乎在春节这个传统佳节显得更加入情入理。

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对中国人是非常重要的,家人的团聚能够令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一家大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是一种幸福的时光。

穿新衣

大年初一,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会穿上新衣裳,含送旧迎新之意。这是个古老的习俗,南北朝就有记载,元旦这一天“长幼悉正衣冠”。民国的时候,《平谷县志》也记载正月初一“卑幼盛装饰,拜尊长为寿”。所以,一过新年,大家都要穿起新衣。另外也有说法,穿新衣与中国古老的农耕社会有关。农耕社会,特别是黄河流域,一年一熟,也就是到年底才收获,因此,要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的气象。

放炮竹

爆竹又称鞭炮、炮仗、纸炮仔等,至今有多年的历史。相传最初是为了驱魔避邪。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爆竹声震响天宇,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寓意旺气通天。但近些年,由于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我们的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是有的城市对燃放时间和地点作了特别规定。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习俗,把传统习俗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守岁

守岁是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幼,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也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拜年、领压岁钱

领压岁钱,大概是孩子们过年最喜欢的事情了,拿着长辈给的压岁钱,小心翼翼地攒着,只为能买一件自己心爱的礼物,那种期待和喜悦,即便长大,仍然记忆深刻。

但在领压岁钱之前,可别忘了给长辈拜年。要知道,在新春来临之际,家长带领小辈们拜谒亲朋好友,以吉祥语向对方恭祝新年,为的是向长辈们寄予新年的美好祝愿。而这时,长辈给小辈压岁钱寓意用压岁钱压祟驱邪,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

恒基名都幼儿园

年春季学位抢订中......

自信快乐健康感恩

招生对象:2~6岁宝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0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